膽囊結石大多“不聲不響”
膽囊癌是膽道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位列消化道腫瘤發病率第6位,惡性程度極高,5年生存率不足15%。但膽囊癌并不是突然發生的,膽囊癌變之前,多數患者已經患有膽結石、慢性膽囊炎等疾病。
膽囊結石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全世界每10個人中就有1~2個人有膽囊結石。很多人體內的膽結石是否產生癥狀,主要是取決于結石是否阻塞膽囊管,產生膽汁淤積、感染,其次是結石本身對粘膜的機械刺激作用。
無癥狀結石一般是結石數目較少,體積較大,表面比較光滑的膽固醇類結石。它在膽囊內來回滾動幅度小,不容易突然堵住膽囊管,也難以通過狹小的膽囊管掉進膽總管,所以產生急性癥狀的機會就少些,甚至有部分人可終身不發“膽石”病。而直徑小一些的膽囊結石,或者泥沙樣的膽囊結石則易掉到膽管里,引起更麻煩的并發癥 — —膽管炎、胰腺炎。
海南省腫瘤醫院肝膽胰外科主任李鐸介紹,膽結石是異物,常使膽囊逐漸變為慢性炎癥,表現為膽囊壁增厚、周圍有炎性粘連,或粘膜有膽固醇結晶沉積,影響膽囊濃縮膽汁和收縮排膽汁的正常功能。有些人平時因飽食油膩、過勞、受寒出現上腹部悶脹、打呃等消化不良征象,甚至“胃作痛”,可能就是膽結石在作怪,只不過癥狀輕微而未引起重視,或誤認為是“老胃病”復發。
“沒有癥狀并不意味著膽囊沒有毛病?!崩铊I說。
有結石的膽囊更容易癌變
“一旦發現自己有膽結石,不管有無癥狀,應盡早就醫?!崩铊I介紹,膽囊癌早期多無明顯癥狀,診斷率低,多數患者就診時已處于進展期。中晚期膽囊癌預后差,僅10%~30%患者可獲得根治性切除的機會,5年總體生存率僅有5%左右。
多項研究表明,膽囊結石患者(包括無癥狀患者)患癌風險明顯高于普通人群,特別是現在人群平均壽命越來越長,年齡增長進一步加大了癌變風險。為降低膽囊癌發生率,即使沒有明顯癥狀,還是建議有膽囊癌變危險因素的膽囊結石患者擇期切除膽囊。膽囊切除是當前治療有癥狀膽囊結石最主要的外科手術方法。
生活中如何預防膽囊癌發生?
李鐸提醒,對于膽囊癌,比起患病之后再“亡羊補牢”,早期預防更加有效。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三餐規律,限制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和不潔飲食的攝入,遠離膽結石,從而降低膽囊癌的發病風險。
1.減少膽固醇攝入量。膽結石的成分主要是膽固醇,當它的濃度達到一定水平時就會凝固,變成結石,所以在飲食中要少吃高膽固醇食物,比如說豬油、鵝肝、豬腦、油炸食物等。
2.多吃不飽和脂肪酸食物。比如說牛油果、南瓜子、堅果、深海魚等,選擇橄欖油或紫蘇籽油炒菜吃,有利于降低膽固醇含量和膽結石風險。
3.多吃纖維素豐富的食物。建議大家多吃新鮮水果,洗干凈后連皮吃,增加纖維素,比如說梨、蘋果、葡萄等等。綠色蔬菜中含有較多的纖維素,如絲瓜、芹菜、韭菜等等。多吃全谷物食物,例如全麥面包、燕麥、面條等等,防止膽固醇過高。
4.多喝水,稀釋膽汁濃度,促進膽汁排出。每天喝大約2000毫升的水,保持尿液顏色為淡黃色,若是發現尿液是很明顯的黃色,就說明水喝少了。
5.多運動。運動可以促進小結石排出體外,配合喝水,效果更好。運動還能幫你保持標準體重,減少結石形成的風險。
總之,膽結石患者要積極預防,日常要注意定期進行復查隨訪,及時觀察結石、息肉是否發生異常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