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南省腫瘤醫院多學科專家協作,成功實施高難度的“全盆腔臟器切除手術”。
9月21日, 70歲的宮頸癌術后復發合并腸粘連患者李奶奶,身體恢復良好,平安出院。
盆腔腫瘤復發 腹腔嚴重感染
患者李奶奶是四川巴中人,幾個月前,因宮頸癌在當地醫院接受了子宮切除手術。術后李奶奶來海南調養身體。
近2個月來,李奶奶反復出現腹痛、肛門墜脹、排便不暢等不適感。
為查明原因,李奶奶前往海南省腫瘤醫院婦科做進一步診治。婦科專家李莉接診后,通過婦科查體發現盆腔腫瘤復發。
進一步檢查發現,盆腔腫瘤已侵及直腸、膀胱等多臟器,且前次手術出現嚴重的盆腹腔感染及輸尿管漏,做過腎造瘺手術。
李莉表示,患者術后出現并發癥且短期內盆腔局部腫瘤復發,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外科手術是目前讓患者生存獲益的較佳方式。
多學科聯手 實施高難度腹部手術
盆腔手術涉及婦科、泌尿、胃腸等多學科。
為最大程度保障患者治療安全,海南省腫瘤醫院為患者啟動了MDT多學科會診。宮頸癌轉移、復發風險較高,專家們從患者生存獲益及生活質量出發,制定了“全盆腔臟器切除手術”,將被腫瘤侵犯的組織完整切除干凈,降低復發概率。
顧名思義,“全盆腔臟器切除手術”,就是將盆腔“掏空重建”,把腫瘤連同被侵犯的臟器如膀胱、直腸等全部切除,是業內公認的、超高難度的腹部外科手術。
手術由國內著名腹部外科專家、海南省腫瘤醫院首席專家邵永孚教授主刀,婦科、泌尿等相關外科專家聯合實施。術前,專家制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及應急預案。
術中發現,情況比術前檢查更加復雜。腫瘤位置十分“刁鉆”,呈蓮藕形狀一半橫臥在盆腔里,另一半延展到骨盆出口,與盆腔、膀胱、直腸等器官組織緊緊包裹在一起,幾乎沒有“下手”空隙。
由于患者此前接受過宮頸癌手術,并發生過盆腹腔感染,直腸如同麻花攪在一起,直腸壁薄而脆,容易撕裂,新發腫瘤緊貼盆腔深處大血管(髂血管),一旦損傷出血,短時間內大量出血將危及生命。
邵永孚教授憑借數十年積累的豐富經驗,抽絲剝繭,一點點分離直腸,再將腫瘤與大血管仔細剝離,最后由婦科專家李莉及泌尿專家曲軍完整切除腫瘤及被侵犯的器官組織,清掃淋巴結......一切按照術前預案,成功摘除腫瘤和已侵犯的周邊器官組織。
同時,泌尿專家成功進行了泌尿改道重建,邵永孚教授進行了排便系統重建。
歷經9個多小時,手術順利完成。
手術成功實施
標志著海南腹部腫瘤外科技術的進步
“全盆腔臟器切除手術”的重建修復是手術成功與否的關鍵。其中涉及消化道、泌尿系統、陰道、盆腔巨大缺損的修復與重建。
由于臟器重建的吻合和造口較多,不僅手術復雜,風險極高,發生任何紕漏,輕則引起并發癥,重則危及患者生命。
術后觀察,患者沒有出現腸瘺、血管損傷和其他并發癥。
術后第3天,患者即由ICU返回普通病房,并順利下床活動,身體各項功能逐漸恢復正常,標志著手術獲得成功。
“全盆腔臟器切除手術”難度大、風險高、并發癥多,國內能開展的醫院并不多。過去,海南這類手術患者一般需要出島求醫或外請專家上島手術。不僅路途奔波,還增加了經濟負擔。
據悉,該院由邵永孚教授牽頭的多學科專家團隊,發揮多學科技術優勢,已成功開展了十余例全盆腔臟器切除手術,患者均恢復良好。
系列全盆腔臟器切除手術的成功實施,標志著海南盆腹腔腫瘤外科技術達到了國內同行先進水平。
邵永孚教授(左三)攜多學科專家團隊看望患者
專家介紹
文/陳琳 圖/ 梁山